看了很多討論到底是家庭主婦還是職業婦女比較累的文章,
真的只能說只要走了當媽媽這條路,沒有哪一條是輕鬆的。
每天除了有忙不完的事情以外,操不完的心,永遠整理不完的家務,
再加上還有一直在旁邊哇哇大叫的小娃娃,
永遠,讓我們的心完全的糾結在一起,
似乎,我們也踏上了咱們母親的那條路。
“媽,都看你穿這一件出門,你衣服怎麼也不買一件啊?”
“衣服夠穿就好啊,哪需要這麼多??”
“媽,你這包包好落伍,已經揹了好幾年了,要不要換一個新的啊?”
“這很好看啊,而且很方便啊,不用換不用換”
曾幾何時,我們也開始步入了一年衣服買不到幾件、
逛街立刻殺到嬰幼兒專區、看到有花車商品立刻殺到眼紅、
開始計較起這個月的水電費、和買菜的老板錙銖必較,連蔥都要多凹個幾把....
這,難道是當初那個腳踏五寸高跟鞋、帶著名牌包、閃閃動人的那個我們嗎???
曾幾何時,我們也開始和母親一樣,汗流浹背地在市場裡穿梭,回來後立刻奔回廚房裡忙東忙西;
從早上就開始像轉不停的陀螺,從一天最重要的早餐就在廚房裡幹活,
早上忙完完午餐,午餐忙完完晚餐,
還有一堆的碗盤堆著,像山一樣高的衣服要洗,怎麼擦也擦不乾淨的窗台,
怎麼整理都還是一樣亂的客廳??
每天不停地重複著重複,從一早起來就有免裝電池的鬧鐘把我們喚醒,
接著就開始輪流抱著他們換尿布梳洗,滾到廚房裡準備早餐,也幫老公準備一份可以外帶的餐點,
準備和孩子們用餐,展開美好的一天。
在陪伴與忙碌之間,我們總是試著找出最好的平衡點,讓自己能夠找到一份平靜。
但是在家中有寶寶的時刻,即使手上沒有事情在忙,
但腦中心中總是轉著下一步該做什麼,從來沒有停下來,
這時就瞭解上帝為啥賜給女人能夠“多功運作”的大腦,就是為了要讓咱們能夠不停地轉動啊。
憶起以前外婆還在世的時候,小時候最喜歡假日就往外婆家跑,
一大片綠油油的稻田,和成群的表兄弟姐妹在田裡飆車,
想起弟弟掉到田裡,哭的淚水和泥土都和在一起,好氣又好笑;
前面街口的廟會,看著大豬公咬著蘋果,還有現在想起來怎樣也不敢吃的田螺,
搶著打彈珠,玩水鴛鴦被炸到手被嚇得半死,
都是我兒時記憶最精彩的一部分。
小時候最常坐在板凳上和大人們一起揉湯圓,
小小的湯圓,代表了幸福的回憶。
外婆家的廚房總是探險的秘密基地,
從深深的走廊望過去,
廚房總是人聲鼎沸,滿滿的香味與忙碌的人兒,
滿是聽不懂的客家話,變成耳語般的呢喃。
炒得火熱的蒜苗,和大滾的豬骨高湯,
放入沸水中滾動的湯圓,白紅相交,仿佛也在水中跳起舞來。
外婆總像是個大指揮,站在中間控制全局,
大舅媽總是忙著在添木材控制溫度,
大阿姨忙著在剁著剛燙起來的白斬雞,自己家養的雞吃起來就是特別可口,
所有的人都忙得不可開交。
以前,就這樣看著這麼多的女人們在廚房進進出出,
看著白髮斑斑的外婆和阿姨們忙個不停,從早到晚都沒有停過。
記憶中也很少記得外婆有坐下來的機會,
總覺得她的雙手就一直在忙碌中度過。
從小,由於我不會說客家話,外婆也不太會說國語,
她又是個很傳統害羞的女人,
記得她總是努力用帶著客家腔調的台語和我溝通,
一邊一直說我怎麼這麼瘦,不多吃一點,一邊塞東西給我吃。
小時候的記憶,總是停留在最美好的一刻,這就是一份愛的傳承。
媽媽的好手藝是公認的好,
巧手變出來的佳餚不僅虜獲了孩子的心,也讓我那官夫人的奶奶讚譽有佳。
記得小時候下課後最喜歡跑去廚房圍在媽媽身邊看看今天到底要吃什麼,
媽媽的心細,洗乾淨的蔬菜總是在抬面上排列整齊,
等會要用的蔥蒜辣椒也都已經備好,
廚房裡盡是滿滿的香味。
媽媽知道我愛吃糖醋魚,總會將細嫩的黃魚煎到酥香,
淋上她特別調配的糖醋醬,又香又酸甜,想到口水都要低了下來,
讓我每次都把飯多爬了好幾碗。
媽咪掌握的火侯,不管是單調的炒高麗菜還是繁複的燉佛跳牆,這些都難不倒她。
懷孕的時候,最想吃的就是媽咪煮的菜,
那時孕吐到不行,什麼都吃不下的時候,
唯一想吃的就是媽咪常煮給我吃的點心,
一道簡單的麻油煎蛋麵線,這又勾起了我滿滿的回憶。
想念的不得了的時候,忍著眼淚打著越洋電話問起媽咪那些以前常吃的菜餚,
心底就是想要複製那些記憶中最美好的味道。
我很幸運有一位超級好的婆婆,
這位長相仁慈,看到我總是會笑到眼睛都眯成一條線,
老公的好脾氣應該都是來自這樣一位修養極好的媽媽。
每次回去的時間雖然都不長,即使只有我和老公回去吃飯,
婆婆總是會準備一整桌的菜餚,都得把左右鄰居都叫來才吃得完。
婆婆不是個善於言辭的人,但是總用行動來表達對孩子的愛,
只要一提到哪一道菜好吃,
大概之後這道菜就會是桌上的固定常客。
我之前不小心誤開啓這個開關,
結果只要我一來,總是會有木耳炒水蓮菜來報到,也真的是很幸福啊。
婆婆知道我愛吃蘿蔔糕,每次一定要蒸一籠給我們帶回去,
滿滿的餡料總是讓回程的車途滿溢香氣。
自己一個人在異國,好在這裡食材取得算是非常方便,
有一間超大的亞州超市,
想要找的蔬菜水果或是油鹽醬醋茶的醬料,
凡是南北貨或是亞州各國的材料,幾乎都找得到,真的是很幸福了。
明明現在網路很方便,但是今年初回台的時候,
愛扛書的我,依舊買了很多書本,
其中除了教養書以外,最多的就是不同做法的食譜了。
因為光有這麼豐盛的食材,但不曉得如何運用的我,依舊只能望其興嘆。
多麼想在異國吃到一盤熱騰騰的肉圓,
一條切開來還冒著煙的蘿蔔糕,
還有蒸籠打開來煙霧彌漫的手工饅頭。
這些在台灣都是不足為奇的小事情,
但對在這裡的我們卻是如此的遙不可及,
只能靠看圖片和吞口水來一解相思。
但是我不甘於此,除了想要大飽口福一番,
一心也想要複製這樣的美味給我的寶貝們,
讓他們可以從小就品嘗到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味。
這不就是我用食物來傳承我對孩子的那份愛嗎?
這個角色,就和我的媽媽一樣,也和我的外婆一樣,也和我的婆婆一樣,
不同的時空,不同的背景,但卻有相同的故事,
這就是母親。
在肚子中裡辛苦的孕育有著臍帶相連的寶貝,
承擔十個月的辛苦和擔憂,
忍受生小孩的撕裂之痛與艱辛的復原之路。
餵奶的辛苦也只有真的體驗才會知道其中的奧祕,
真的不是言語能夠形容。
除了生以外,還有永遠操不完新的教養問題,
每個階段都有擔不完的心和做不完的事,
這段旅程這麼辛苦,卻又讓所有人前仆後繼的步上後程,
這就是傳承,傳承一份母親對我們的愛,也把這份愛繼續傳給我們的孩子。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偉大的母親,表達最深的敬意。
留言列表